去年夏天,当传出俄罗斯向伊朗购买无人机的消息时,可以说在全球军贸市场和军工开发领域掀起“一场风暴”。因为俄罗斯在世人印象中也算是一流航空工业强国了,结果居然沦落到,向无论军工规模还是技术造诣都“排不上号”的伊朗购买军用无人机,即使考虑到事出有因,这等反差也实在大了些。
显然,“不耻下问”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并不算先进的伊朗无人机和巡飞弹来到乌克兰战场后,就迅速改变了俄军被动挨打,只能被乌军无人机无情偷袭的惨况,而且还一举扭转了俄方束手无策的舆论形象。如今回首再看,可以说那批伊朗无人机协助俄军度过了最危急的时刻,让俄罗斯得以有时间开发并制造出符合实战需求的无人机产品,并在今年夏天以来的冲突博弈中,让乌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凭心而论,俄罗斯引进大批伊朗无人机极大缓解了俄军缺乏低成本远程杀伤平台的尴尬。伊朗无人和巡飞弹虽然对俄乌冲突战局的实质性影响有限,但至少在打击乌克兰后勤纵深目标,袭扰乌方军民两用设施的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伊朗无人机不仅为俄罗斯军工进行重新部署和调整生产创造了“缓冲空间”,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乌克兰要地防空的火力部署态势。目前,缺乏防空火力的基辅当局,始终未能在防空作战中针对低成本巡飞弹取得任何有效进展,俄军巡飞弹和无人机逐渐成为乌军挥之不去的噩梦。
然而,这就带来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难道乌克兰就会坐视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来打自己,而无动于衷吗?理论上来说确实不可能,但出于政治、外交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就像俄罗斯除了谴责谴责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北约各国,没什么实际办法以外,乌克兰对于伊朗的不满也只能忍着。但这种不满必定有一个临界值,当达到这个临界值时,泽连斯基当局就不会顾忌什么,开始打起袭击伊朗的主意。
9月27日,俄罗斯塔斯社援引英国《卫报》的消息,称乌克兰曾在今年8月向七国集团要求提供武器,袭击伊朗、叙利亚和俄罗斯境内的无人机工厂。
根据《卫报》的报道,当时乌克兰向七国集团提交了一份47页的秘密文件,乌克兰政府在这份文件中声称,乌军在俄军使用的伊朗造“沙希德”(俄方称天竺葵2无人机)系列无人机中发现了不少西方制造零部件,其中“沙希德-131”有52个零部件来自西方,“沙希德-136”则有57个。同时乌克兰政府还在文件中点名了生产这些零部件的西方国家公司,包括德国的国际整流器、瑞士的U-blox以及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等著名机械和半导体制造品牌。
泽连斯基当局认为,虽然目前这些国家都是制裁俄罗斯的参与者,也都相继出台了各类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但国家意志很难完全左右这些大公司经营活动,所以在土耳其、印度、哈萨克斯坦等第三国的协助或默许下,西方技术制造的零部件源源不断进入伊朗和叙利亚甚至俄罗斯的无人机制造厂,成为袭击乌军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不得不说,乌克兰政府还是有点水平的,不但查清楚了俄罗斯无人机的来源,连这些无人机怎么组装、怎么进入俄罗斯都找到了。例如乌政府认为伊朗通过一处叙利亚工厂,将无人机直接送到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而且还有一部分无人机生产线正在从伊朗转移到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共和国阿拉布加地区,只是零配件都由伊朗提供。
有鉴于此,泽连斯基政府向七国集团提出的建议,是对伊朗和叙利亚境内的无人机工厂,以及俄罗斯境内的“潜在生产设施和生产线”实施空袭。另外,可能是考虑到兹事体大,西方国家自己动手多有不便,泽连斯基当局甚至表示“如果西方伙伴提供必要的打击手段和物质基础,完全可以由乌军自主实施上述行动”,这也就是说,乌克兰已公开向七国集团要求提供打击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的远程武器。
目前,还没有媒体公开报道七国集团收到这份文件后的反应,基辅当局也没有就《卫报》的“爆炸性报道”予以任何回应。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继续通过经济制裁、货物禁运和技术封锁等手段阻止俄罗斯和伊朗,通过第三国获得军用无人机零部件这不难,而且至今西方也在推进这一过程,例如不久前彭博社报道,在西方的压力下阿联酋正考虑对一些可用于制造武器的商品实施许可证制度,如果得以实施,大概率会增加俄罗斯从国外获得芯片等重要元器件的难度。
但从目前西方对俄乌冲突的态度来看,避免升级局势应该还是华盛顿、伦敦和柏林的共识,所以别说对伊朗领土内的目标实施空袭,就是对国土有三分之一依然被美国占领的叙利亚也是不切实际的,至于幻想北约对俄罗斯境内的目标实施空袭,这种事情让泽连斯基政府自己做做梦就可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3 米乐(中国)M6·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